我都是为了你好

我们是不会害你的

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

……

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“是真的吗?

从小到大,我们是不是都听过这样的话,升学、就业、择偶,每每我们鼓足勇气想要做自己时,父母一句看似情之深、爱之切的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就让我们内心美丽的小梦想成了错误之源。

人生的所有选择,小到吃饭穿衣、大到上学择业,父母们都用他们“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都多”的人生经验为你扫清障碍,可是你却变得越来越不开心,总觉得人生有些寡淡无味,你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,但是那一句“我的事不用你管”还没有说出口,父母哀怨的眼神、失望的表情让你不由自主收起了真实的想法。

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为什么让你越来越觉得压抑?

控制性教育隐秘危害高

街头调查显示,在中国,60%以上的人都说过这样的话,孩子不好好写作业、玩手机、玩电脑、不学习、不好好弹琴,家长都会说这样的话,殊不知我们以为的很正常或者下意识的一句话实际上已经掉进了“控制性教养方式”的误区。

控制型的教养方式(control parenting)在中国十分普遍,控制性教养方式强调严格控制和孩子无条件服从,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。控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难以被察觉,一方面在我们的文化中,孝顺、听话被视为儿童优秀的品质和孝道的体现。听从父母的要求,是理所当然;不听话则是忤逆的表现。

另一方面,控制的核心常被“爱”和“在乎"的外表所蒙蔽。有的父母经常会说:“我是因为太爱你、太在乎你,才管你这么多的。你要不是我孩子我管你干吗?”久而久之,孩子则会内化这种认知,将关爱和控制等同。

四种控制性教育你躺枪了吗

1.除了父母都不可信

如果要控制一个人,首先就要营造一个封闭的环境,防止他接触外界的信息。也是常说的社交隔离,我们不否认父母应该让孩子提高警惕性,有自我保护的意识。但过度的控制就会破坏一个人的正常社会性活动。

要报备去哪里玩、见什么人,早请示、晚汇报,限制孩子的正常社交。同时向孩子灌输:“其他人都不可信!这世上只有爸妈才是真心关心你。”久而久之就会发现,除了父母,你没有值得信赖的朋友、没有其他社会支持。

2. 你不行

当孩子犯错、不听话时,父母会明确地指责训斥,甚至贬低他们的人格。同时,他们在插手孩子生活各个方面时,会理直气壮地解释:“我这不是为你好吗,爸妈能害你吗?”

而这份为你好背后所裹挟的控制和强迫却在传递着另一种信息:你不行!没有我们来指导你,你什么事也干不成!

3. 你别找我们要钱

经济尚未独立的滋味实在不好受,这时候,父母的经济控制是最强有力的武器。控制花销就等于控制了孩子的行动范围以及活动内容,就算对于经济独立的成年人,控制型父母的经济手段仍然起作用:“你要是非要干什么,你就别找我们拿钱!”

4.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

让孩子产生愧疚感是控制型父母常用的情感武器。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?你小时候怎么怎么样,我受了多少苦。我就是为了你才没和你爸离婚,很多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仍然摆脱不了这种情感控制,他们在分离-个体化过程中,在逐渐远离父母的每一步中,都走得很沉重,内心充满了不安和自责。情感绑架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成长、与父母的分离是在残忍地抛弃他们。

专家:活不出自我的孩子永远不会幸福

我们家长常说我是为了你好,它背后有两层意思,一层是我是为你你活着呢,另外它背后有一个公式,我是为了你好,所以你要为我负责,否则你就不是我的好孩子。

所以这样的教育背后呢,已经不是一种爱,而是一种控制了。被控制长大的孩子,要么就是为了领导好,领导让他什么样他就什么样,老公让她什么样她就什么样。

别人让她什么样她就什么样,永远没有活出自我,一个不能活出自我的人是永远不会有幸福和快乐的。这应该是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一个结果,因此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如果我们想要用到这句话的时候,要把我是为了你好变成我希望为了你好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却是爱和控制的区别。

来源| 《瞧这熊孩子》,是一档关注儿童成长的视听互动节目,致力于传播“成长本来很欢乐”这一理念,通过熊包一家场景化的故事,寓教于乐,展现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,引发思考。